中国乒乓球队7月14日晚出征实盘配资平台查询,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将在7月27日开赛。乒乓球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因历史上曾“小球推动大球”实现“乒乓外交”而更添一分神奇。
上海是中国最早引入乒乓球运动的城市之一,曾走出一大批世界冠军。新书《上海乒乓球运动纪事录(1949—2024)》于7月15日在沪首发,新书和同期于上海通志展示馆举办的“国球兴,庆奥运——上海乒乓球运动成就展”,回顾了乒乓球在上海走过的历程。
球和球台的生产见证了上海体育史
由上海通志馆主编、上海红双喜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上海乒乓球运动纪事录(1949—2024)》一书,以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乒乓球运动的历史为中心,全方位呈现中国乒乓球事业各阶段的发展样貌。这本新书分上下册,由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体育口述史专家金大陆主持编纂。
2020年,金大陆、吴四海领衔编纂的《国球之“摇篮”:上海乒乓名将访谈录》出版,并在当年的上海书展首发。上海通志馆和中国乒乓球学院组成联合团队,花了4年,采访身处国内外的上海籍乒乓球名将,包括徐寅生、张燮林、李富荣、郑敏之、施之皓、李振持、王励勤等。通过他们的成长经历,这本访谈录展现了乒乓球运动的辉煌历程,也透视了上海社会生活的发展变迁。
作为“乒乓球在上海”口述史研究的延续,《上海乒乓球运动纪事录(1949—2024)》一书以编年体的方式,梳理了乒乓球在上海的发展史。在“国球兴,庆奥运——上海乒乓球运动成就展”中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培养并为国家队输送了大批优秀运动员,孕育了18位世界冠军。深厚的群众基础、健全的培养体系和不断涌现的各类人才,使上海成为一座“乒乓球之城”。
1952年10月,响应时任国际乒联主席蒙塔古的邀请,新中国为选拔球员、组建国家队参加世界比赛,在北京举行了全国乒乓球比赛大会。杨开运、孙梅英等8名代表华东队出战的上海球员入选了国家队。当时国家队有11名男队员和9名女队员,上海球员占了近一半。1952~1981年,几代上海球员成为国家队的主力选手,获得了多项荣誉,成为“国球”历史的重要缔造者。
1988年汉城奥运会,乒乓球正式成为奥运项目,设男、女单打和双打四个比赛分项。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女双打改为男、女团体。2020年东京奥运会增设混双。中国乒乓球队9次参加奥运会,获得60枚奖牌,5次囊括全部乒乓球项目的金牌。与此同时,中国乒乓球产业也成为世界乒乓球运动的中流砥柱,巴黎奥运会向红双喜公司定制了球台。在“国球兴,庆奥运——上海乒乓球运动成就展”现场,可以看到这款“彩虹球台”,它安装了内含芯片的可变灯光系统,配色为黑加粉紫。这是红双喜第三次为奥运会提供比赛球台。该公司还为另外四届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提供用球。
《上海乒乓球运动纪事录(1949—2024)》编者金大陆研究员谈到,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乒乓球队没有参加第28、29、30届世乒赛,全国各地的乒乓球队都停止了训练、比赛,乒乓球被当作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代表,奖杯上刻有外文,受到批判。张德英为了坚持练球,曾经翻墙进入上海市少体校,自带灯泡照明。当时,上海乒乓球厂承担全国大部分乒乓球生产任务,产量达3000万~5000万个。随着项目停摆,乒乓球卖不出去,1969年主管部门决定停产,厂房交给了隔壁的自行车厂。
进入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多次批示称,乒乓球是为国争光的,要重新练起来。1971年,周恩来亲自接见日本乒乓球协会会长后藤钾二,同意中国队参加日本名古屋第31届世乒赛。就是在这届比赛上,美国选手科恩登上了载有中国队的汽车,“乒乓外交”的佳话自此开启。乒乓球运动在国内也很快恢复,1972~1973年,上海市政府专门在北新泾批地,供上海乒乓球厂扩大生产。金大陆认为,通过乒乓球厂生产档案的微小史料,能看到历史事态和人心向背的变化,乒乓球的力量是巨大的。
乒乓球文化教育在上海
上海市黄浦区巨鹿路第一小学,曾是一所“弄堂小学”。1959年容国团夺得世界冠军,掀起全国乒乓球热潮后,巨鹿路第一小学开始打造乒乓球特色学校,掀起了“五块板”活动热潮。“五块板”是指搁板、门板、铺板、地板和洗衣板,孩子们在菜场、弄堂、家中操练起来,有时间就苦练乒乓球。1965年,该校首次获得全国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小学基层组团体冠军。60多年来,该校培养了上百名乒乓球人才,包括十余位世界冠军和全国冠军。
名将曹燕华是上海家喻户晓的运动员,1962年生于上海,在第36届世乒赛女子双打比赛中,她与张德英搭档拿下冠军,帮助中国队囊括世乒赛全部7项冠军。她还是第二位在世乒赛上获得4个项目大满贯的球员。1998年10月,曹燕华创办上海曹燕华乒乓培训学校,并担任校长。这所学校结合了乒乓训练与文化学习,是培养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寄宿制学校。该校向国家队直接输送了11名运动员,获得全国冠军60余次,向上海队和外省市输送了60余名运动员。
2010年9月17日,上海体育大学中国乒乓球学院在上海成立,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乒乓球专业的高等学府。国家体委原副主任、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担任名誉院长,现任院长则是出生于上海的名将、名帅施之皓。在新书发布之后的上海滩大讲堂“上海乒乓沙龙”中,施之皓谈到,现在的乒乓球人才培养讲体教融合,与以往不同,要培养运动员在打乒乓球的时候也能有文化学习,让处在常规文化学习过程中的人也有机会学习打乒乓球。中国乒乓球学院成立三年多,为国家队和各省市队输送的达到高考年龄的运动员,全部考上了大学。在更加先进的教育体制下,中国可以拥有与以前不同的乒乓球优秀人才。
群众基础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而体育文化则是使群众基础不断扩大的动力。徐寅生在活动中谈到了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落户上海的影响。博物馆最初来自一位国际乒联委员的个人收藏,涵盖了从第一届世乒赛起的众多实物和资料,随着总量越来越大,国际乒联想寻找一处合适的存放地,最终上海决定引进,并在原世博园区建设了新馆。2018年开馆的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位于局门路796号,在世博会博物馆隔壁。徐寅生推荐广大爱好者到这座博物馆去看一看,从乒乓球的历史中寻找投身运动的热情。
《上海乒乓球运动纪事录(1949—2024)》
上海通志馆主编
金大陆编实盘配资平台查询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配资炒股观点